精准监督 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来源 :勐腊县纪委 访问次数 : 发布时间 :2024-06-24 15:10:45

近年来,易武镇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强化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农户家中走访了解群众困难,摸排产业发展、惠民惠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线索,以精准监督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谋好一个规划。把发展茶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重点,高标准谋划易武象明世界顶级普洱茶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园,坚持以挖掘特色整合项目推动、茶旅融合促进资源联动的模式,成功申报2批次地方专项债券共计2.11亿元,促进茶产业二产提质增效。在抓好片区规划的同时做细做实点线规划,按照勐腊县易武象明古茶山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行区创建总体方案要求,以“贡茶易武、号茶圣地”为主题优先谋划易武正山(漫潵)古茶山核心村高山村民小组示范点创建项目,项目拟整合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和群众自筹资金5000余万元,着力提升村组设施,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后续还将持续打造红色教育基地落水洞村民小组、传统村落十字街、边境世外桃源刮风寨等村民小组,着力弥补集镇三产短板,有效联动园区和镇区发展。

护好一方资源。抓产业就要抓资源,抓资源就要抓保护。着重抓好茶林共生的生态资源保护,通过行业部门指导、镇党委牵头,建立古茶树(园)资源档案库,分类划定一类、二类古茶树(园)保护区域,加大《西双版纳州古茶树保护条例》的宣传和实施力度,全镇单株古茶树挂牌91棵,古茶园挂牌28块,有效保障全镇7.28万亩古茶园。在5个村民小组探索森林资源共管,村民小组集体收入每年合计40余万元,资源保护意识越加深入人心。着重抓好文物资源保护。始终注重文化资源保护,2006始修建易武普洱茶文化博物馆,并收藏了《茶山执照》《茶案碑》等实证文物600余件。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博物馆已于今年获评云南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成为宣传易武贡茶文化的重要窗口。同时依托全镇10.65万亩茶园风光以及全镇茶马古道、同庆号、同兴号、麻黑古茶园等44个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好茶文旅保护与发展的融合探索,形成“贡茶+乡村旅游”“贡茶+康养基地”“贡茶+文化基地”的模式,让沉睡的资源成活起来,博物馆、老字号正逐步成为各地茶人、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利好一方群众。着力研究“勐腊茶、贡茶味”品牌建设,并以此为主题举办2024年勐腊贡茶文化节,举办了重走茶马古道、斗茶采茶制茶比赛、达人游茶山、普洱茶展会、贡茶文化论坛等系列活动,整个贡茶文化节共吸引茶商、游客2万余人参加,带动辖区村民小组和茶企拓宽茶叶销路,直接经济效益130万元左右。同时广泛开展电商培训,动员茶商、合作社入驻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2023年来,全镇茶叶产量约3100余吨,产值约为5.26亿元。在发展茶产业的同时,努力探索多元增收渠道,构建“村集体+企业+村民”利益联结机制,依托普洱茶产业园、茶叶、冬季作物等资源发展产业,在高山村民小组布局发展民宿、网红餐厅、度假酒店、茶叶集市、茶山休闲步道等业态,打造茶山旅游环线,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为集体增收20万元以上。

管好一支队伍。镇党委班子成员以上率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研究、亲自参与,班子成员驻村挂钩全镇6个村委会,推进全镇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以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专班推进工作,各中心站所与各村党组织采取联合主题党日形式开展工作,让干部职工带头干在一线、领导干部指挥在一线。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把“作战图”变成“施工图”。同时通过开展培训、“以干代训”、建章立制等手段抓好纪检队伍力量的能力提升,紧盯村级一把手廉洁履职、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全程监督,让村级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打造政治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基层干部队伍,营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让纪检监察干部在建设美丽家园中锻造能力、提升本领。

“易武象明世界顶级普洱茶产业园区项目是易武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重要环节”。镇纪委书记表示,下一步,易武镇纪委将围绕示范带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结合目前开展的群众身板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聚焦监督重点、拓展监督思路、创新监督方式,以监督质效提升治理效能,护航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高质量发展。(易武镇纪委||责任编辑 陶乃旭)


文章关键字: 易武 资源 乡村 示范带 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