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力”是互联网最基础的力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勐腊县巡察工作顺应时代要求,借助信息技术加速数字化转型,通过突出对村(社区)巡察三大“链接力”,与“四下基层”工作进行深度融合,探索勐腊县对村(社区)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
突出巡察汇聚民心的链接力。村(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基层的单元,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纽带,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哪里有群众,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巡察政治监督就会跟进到哪里。为强化巡察监督的覆盖面,最大限度的汇集民意,凝聚人心,提高对村(社区)巡察工作质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强化网格管理大数据支持。从基层网格化管理大数据着手,解决下沉实地走访工作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如当前的入户实地走访存在走访随机性盲目性、走访覆盖率低、走访费时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巡察组采取临时进驻社区网格居民群的方式,对辖区居民开展“巡察组是干什么的”“我如何参与”“如何举报问题线索”等针对性的宣传,提高群众对巡察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打消群众思想顾虑,采用“码上巡”或线下途径,让群众通过指尖就能参与到巡察监督中来,引导群众安全稳妥在线下反映敏感的诉求问题,确保巡察组高效收集到第一手鲜活的民情民意。二是强化网格数据比对分析研判。以年龄、职业等信息划分重点群体,制作走访代表性样本,提升走访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分类开展针对性的电话访问和下沉实地走访,提高巡察工作渗透力和穿透性。通过强化网格大数据的“链接力”,将过去“点”“线”“块”的巡察路线图转变为更充实丰满的“立体面”的巡察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收集最广大的民情民意,从更多维的角度查找问题,梳理影响改革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为精准绘出政治生态全景图提供良好的民意评价基础。三是用好“随机访”辅助手段。推动巡察信息化不能简单等同于不开展或少开展实地走访,加强大数据分析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常态化深入田间地头,走到群众身边开展巡察还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被巡察村(社区)实际,结合巡察聚焦的重点议题,针对外来流动人口、暂住人口等群体针对性开展“随机访”,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扩展问题发现的视野面,干部群众才能感受巡察就在身边,巡察工作就更加深入人心。
突出巡察破除梗阻的链接力。在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实践中,群众对“巡察最终解决了什么问题”很关心,巡察反馈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如果没有做好对群众走访问题反馈这个环节,群众对于巡察的信任度就会大幅降低,尤其是群众对与自身切身利益联系紧密的民生事项和历史遗留问题关心更多,比如反映公厕年久失修的安全隐患问题,道路硬化问题、饮水安全问题等民生事项,限于当前巡察反馈机制只到乡镇(行业部门)和到村(社区)这一级,还没有实现巡察反馈到“户”,村(社区)干部仅接触乡镇干部,链接力不足,加上对政策不够熟悉,不清楚堵点难点在哪里,对于群众反映的民生优先事项没有办法给出较明确的答复,时间久了对社区干部评价容易偏向负面。巡察机构发挥与行业部门联系面广的优势,探索了巡察梗阻性问题清单协调机制,具体做法是将走访了解数据汇总梳理成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优先事项清单移交相关行业部门研究答复,推动相关行业部门重视并加以解决,如对因政策等客观原因不能实施的项目,建议书面反馈给村(社区),由属地乡镇、社区干部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将打断的信息链重新接上,完成巡察反映诉求问题反馈的工作闭环,发现问题的同时也要找到答案,切实提振人民群众对巡察工作的认同感和信心。
突出巡察促进发展的链接力。对村(社区)巡察工作,必须与“四下基层”深度融合,通过深入到基层一线,俯下身子、迈出步子,到群众中去了解实情、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通过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密切巡察与群众的关系,取得群众支持和认同,因此需要将巡察工作融进群众工作中去,切实树牢巡察工作权威性和有效性。同时新时代巡察工作要高度重视“码上巡察”系统在提升巡察工作质效方面的作用,全力提升巡察数据分析能力,“码上巡”问题的设计要切中工作生活实际,因地制宜做好常规问题的同时提好自选问题,提高群众对巡察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增加数据样本采集量。要加强数据运用能力,为专题报告提供充分详实、支撑性强的数据分析成果,对推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问题,提出高质量的工作建议,深化以巡促改促建促治意义重大。(县委第二巡察组 周武能||责任编辑 张怡宁)